第165章
木简上记录着几个人的简单履历。
田二十,年四十三,出身旻县农户,军级什长,职位属长,逐鹿二十四年参与兴西长城攻关战,断腿,后休养在家。
丁文德,年三十五,出身陇备县军户,祖上出将,世代从戎,军级五伯长,将军洪焦仁亲兵。
高余,享年五十七,出身芦常县农户,军级千夫率,逐鹿二十三年因病亡故。
洪焦仁,年四十,出身晴邑,孤儿,身世不明,军级将军,现居上将军谭稹麾下。另,逐鹿十九年,洪焦仁军级为五伯长。
陆寅,殁年三十一,陆氏旁支,逐鹿十九年为五伯长,已于逐鹿二十四年被斩首。
当初李叔曾说过属长田二十、伯长丁文德与千夫率高余都怀疑她爹林大勇是奸细,逼得她爹为保全家人以死证明清白,还说那场大战领兵者是上将军谭稹,唯独未曾提及千人队中的五伯长。没有提及反而显得更为可疑,于是去年林骁在拜托杜聪通过人脉调查这几人底细时特地提了五伯长。
果不其然,抛开谭稹不提,这五人中混得最好的就是非氏族五伯长洪焦仁,从五伯长直升将军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不可谓不快,要知虎锋军人多分散军功,又不像虎翼军这样屡建奇功,军功常翻几倍,虎锋军没有奇遇很难出头晋升为将,所谓奇遇自是指斩杀敌将或做出对战局有利之事的机会。
可这五年来最大的战事无非就那么几场。寻杜守城战干阳败北,不被罚即是不差,攒军功未免异想天开;寻杜收复战,常卒中就算有洪焦仁,他也没机会出头;兴西长城攻关战以及居高郡之战立功的人不少,未曾听过洪焦仁这个名字;翁宜之战,将军未力挽狂澜前,虎锋军屡战屡败,洪焦仁参与进去也得不到什么功劳,反而会被扣军功;凤尾西南争地战的大功臣全是虎翼军的人,洪焦仁挨不上边。
那么这位洪将军是怎么当上将军的?不得不让人怀疑此人走了后门,或是暗中有什么旁的支持。
怀疑归怀疑,林骁得亲自见一见这个洪焦仁与丁文德,才能断定他们是否为贼。其余三人仅剩田二十活着,她不认为一个兴国奸细会老实待在家养病,什么都不干,他要是身残志坚到军中当个火头兵或教卒,或者军级再混得高一些,对此人的怀疑她都不会撤去。
至于上将军谭稹,实话说林骁真不想怀疑这位上将军,因为他是此次亡兴战两位统帅之一,其所处阵营关乎着十万干阳将士,乃至无法计数的盟友安危。他要是奸细,且一直未被人察觉的话,这场亡兴之战亡的将不是兴,而是被拖垮国力的五国,首当其冲就是干阳。
是以林骁必须怀疑他。
关于谭稹,她很陌生,只知道他与廖封是武阳王特意选出的统帅,如果她没猜错,武阳王应是从近年来打胜仗的将军中选出的攻兴之将,廖封与谭稹是其中军级最高的,且是平级,干脆统帅为双。其下将领,不算薛氏家主薛宗扬的心腹屠仲,两位统帅各领三将,廖封麾下是左将军史锴、右将军曹仑与将军聂修侃,谭稹麾下除了一个普通将军洪焦仁外,还有参与过兴西长城攻关战的两位将军,管卯与牛敢争。
倘若对武阳王颇为了解,应该能推测出其择将偏好,进而提前做好准备。
会鹿山干阳大败,过了一年就又起战事,具体林骁不了解,只从当初李叔所言“惨胜”分析,当时虎锋军应该一直处于劣势,或许是敌我兵力悬殊,又或许是因为军机泄露,总之一副败相。但等有人截下奸细的密信后,谭稹就领兵反败为胜,无疑坐实了战事失利是因为奸细泄露军机,而非将领无才无能,相反正因将领颇具能力,才可在军机不再被泄露的情况下扭转劣势,反败为胜。
可谓是将功与过分割开,过在于奸细,功在于谭稹,并且利用前面的劣势耗损了干阳兵马。惨胜于干阳而言无利,对谭稹却是有利无弊。
受害的是她阿爹。阿爹死证清白纵保全了家人,但实际上仍担着奸细的嫌疑,尤其阿爹死后再无军机泄露,这嫌疑愈加洗不清。不过没有证据,加上此事并非全无疑点,最明显的,一个什长有什么本事能知道那么多军机,这个什长也不是什么深藏不露的高人,断臂又很显眼,平时几乎和同什形影不离,实在不是个好的奸细人选。就算是,也只能是马前卒,更可能是替死鬼。
正因不管按军规还是律法都没法处置她阿爹,林骁一家才能安然无恙,否则别说从戎,怕是得直接逃亡。
另外,按照常理她阿爹有奸细嫌疑,她必会受牵连,不可能如此顺遂地成为伯长,还屡次杀同袍而不被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