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逐鹿二十六年三月念一,五国亡兴第一战——边郡攻城战,伴随阵阵战鼓轰鸣而起。
虎锋军架浮桥过河,与飞腾军离得甚远,只能瞧见密密麻麻黑点同样在架浮桥过江。二者离得远是为了分散敌人兵力,但预想中敌人的半渡而击未至,凤尾江对岸根本没有敌人列阵以逸待劳,就连兴特地专为防守而种树成林,在两片树林中间开辟通路,以形成极易设伏的地利,这样的地方都无一伏兵。
无论是虎锋齐整走大道,还是虎翼分散走树林,在抵达右郡时都顺利到让人心慌,无伏兵无陷阱,他们一路警惕,一路和无形之气斗智斗勇,他们始终紧绷着弦,不敢有丝毫恍惚,就怕松懈时遭了敌方算计。
约莫唯有林骁这一队是轻松的,因为赵谨笃定兴兵在这一段路上什么都不会做。
要说理由,自是与利弊和目的有关。兴国在第一战的目的是拖延,拖的时间越久,五国兵马战意士气越低,粮草消耗越多,即使最后还是丢了城池,以五国的情况也很难突破余下四道铜墙,这生死存亡之战兴就能取胜。
既目的为拖延,兴征军就会尽可能减少自身损耗,不会涉险安排难以回去的伏兵,就为了以卵击石杀几个敌人,那样毫无意义,何况在步入易有埋伏之地时,但凡将领不蠢都会派斥候探路,埋伏很难有成效。
同理,兴不遵兵法半渡而击也是因为没必要。在难以利用奸细知晓对手部署谋略的情况下,兴如何能保证一些藏在阴影中的军队不会突然冒出来袭击兴军?就比如悄无声息把铁壁卢徒给干掉的虎翼军,连铁壁都没发觉藏于暗的刀,又有哪个兴将敢托大跑到江岸去半渡而击。况且,干阳与北兵马之多之强,非城墙不能阻挡,更甚者北会让奴隶开道,他们的主力不会伤到一根毫毛。
无利可图之事,善于计算利弊玩弄阴谋诡计的兴可不会做。
等抵达坚壁清野的右郡壕沟前,遥遥能望见壕沟对面已有兴兵列阵以逸待劳,箭矢对准他们这些不速之客。
然廖封并无立即开打之意,而是传令下去,在合适之地围城扎营。廖封所领中军扎营在正面,左面是左将军史锴,右面是右将军曹仑,背面则是将军聂修侃与虎翼军,假装成粮车实则装着干草的辎重车皆在中军后方为重兵保护,并且搭起遮雨棚,盖因赵谨观天预测今明两日将有暴雨,最好是围城五日再行火计。
见识过赵谨神机妙算的廖封无不听从。
干阳兵围城开始安营扎寨,兴兵那是既困惑又不安。
《名战奇策》有记:五国合盟攻兴,拔边郡,战初,四国渡壕沟,与以逸待劳之兴兵激战,唯干阳行径诡谲,围城扎营,似欲久战,恐有阴谋,兴兵莫敢松懈。
驻守右郡的平庸之将徐犀在《逐鹿史·丰州百将传》也占据一席之地,常与百里氏族好女婿贾昂、铁壁不成器之徒司徒鹏争夺兴之祸害榜首之位,比贾昂差着些许,比司徒鹏强上一点。
要论起为将之才,徐犀在三人中最为突出,他虽是平庸不善攻,但胜在听话,让固守城池就绝不会主动越过壕沟,亦由于听话无主见且守规矩,这位将军的随机应变之能差到“今日当吃水饺而无水饺,那么就不吃饭了”的程度,一旦遇到拿不准该如何应对之事,他决计会直接事无巨细禀上,等待上面的命令。
这正是东方氏族吸取百里氏族李青与贾昂的教训,特地挑选出的不会自作主张之将。
现下干阳古怪的围城就让徐犀茫然不知所措,立刻派人走地道去西面群寨寻左将军东方慈,询问该怎么办。
忧虑几个时辰,徐犀终于等到命令——固守,弃壕沟,无论敌人有何诡计都不要理会,以静制动。
徐犀深深地舒了口气,立即下令让在外准备借壕沟之力削减敌人兵力的兴兵皆回城,这费尽心思的壕沟他们不要也罢!总不能一直绷着弦防备敌人突袭,进而深陷疲兵之弊。
反正兵马粮草皆可补充,就让干阳兵围吧,打持久战兴征军从来不惧。
之后几日徐犀每天都要派人走地道将干阳兵马的情况报给东方慈,每每都会收到“照旧不变”的命令,他心底深埋的不安逐渐消失不见。
殊不知维苏丽雅正独自探查地道所在,徐犀总派人走地道,弄出的响动,让耳朵异常好用、对他人尤其是足下之人气息十分敏锐的维苏丽雅颇觉索然无味,这地道找的真是半点挑战都无。
而只要找到一条地道,维苏丽雅便能推测出其他地道的大致位置,毕竟人行事总会被习惯所左右,掘地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