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1 / 2)

第184章

两军变化暂且按下不表,一切还要从被《兴史》称为“西面群寨攻坚战”开战之初——七日前讲起。

西面群寨第一层四兵寨被《兴史》讽誉为“封天之墙”,敌人倘若能长出翅膀高飞,那或许突破不了第一层防线,可敌人能在地上奔跑,能在地下作乱,就是上不了天。

干阳与北同时攻打四兵寨,北国按部就班地分兵、填壕沟、拿命攻克箭塔,而干阳……

守寨之将潘玄归从第一日起便对上干阳那唯一一支军队,不错,干阳根本没有分兵同时攻打两个兵寨,而是明显要耗时耗力一个个攻克。这拖延时间本为好事,但前提是拖延时间非敌人的目的。

潘玄归的本事与徐犀相较可谓半斤八两,他唯一远胜过徐犀的是——他不算听话。通常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个冒进的理由,就会顺理成章做出失去理智的激进之举。幸好这些年他修身养性,脾气比较稳定,一般的激将法他完全一笑而过不予理会。

只可惜潘将军碰上了狄将军。

《逐鹿史·干阳七星大将传》记载:天权(文曲)大将军狄乐早年成了将军后一直跟随老师吕骋研究兵法,或与同门暴躁师兄,亦为后来的玉衡(廉贞)大将军逢天佑切磋武艺,一连数年没有参与过一场战争。要说原因,不止是年纪轻轻成了将军需要修行,磨练心性,还是因着有一份怒火在心底燃烧。

谭稹崛起,打压同辈老将,狄乐的老师就在被打压之列,近几年一直沉寂,没有半点征战沙场的机会,唯一一次机会是会鹿山之战,谭稹告病,有言官提议让稳重老成且经验丰富之将率兵,结果被与谭稹交好的一众言官联合驳倒,换了一个鲁莽冲动的将领,以致会鹿山之战大败。

即便如此,武阳王也还是看重谭稹一派,忽略吕骋一门。狄乐身为老师的弟子哪可能没有怨气怒火,曾一度乐于看干阳吃败仗,似乎真要应了名字“敌乐”暗藏的反骨,直到虎翼军出现,干阳接连大胜,谭稹被逼得暴露奸细身份,他才终于看到曙光。

这一次亡兴大战就是他们吕骋一门的翻身仗。

狄乐在确定友军可信后便遵从了友军之策,担任这开头一战的领兵将,尽情地在战场发泄压抑许久的愤怒与疯狂。

他要把敌人当作猴子戏耍,当作野犬驯服,当作老鼠灭杀。

开战第一日。

潘玄归老神在在立于兵寨城墙上,遥望壕沟对面密密麻麻的敌人与显眼的飞桥,他揪了揪上翘的胡须,对旁边亲兵笑道:“你看看那飞桥,孤零零一架,架在两座箭塔之间,多么愚蠢,不知是哪里来的草包如此良善,特地给本将军送士气军功。”

亲兵们给面子的附和哄笑。

少时,闻得激昂的鼓声,见虎锋兵如细流般涌向飞桥,潘玄归又乐了:“这草包是真的想让兵马全军覆没啊!”

“放箭!”潘玄归振臂一挥,旁侧旗帜摇晃传令。

然,就在命令下达,箭塔放箭前三息,鼓声猛地变了,从连续不断激昂之声变成懒汉一般有一下没一下地敲打,那飞桥上的虎锋兵如潮水一般退去,随之箭矢漫天,咻咻咻全部扎在飞桥上,把飞桥扎成刺猬,但虎锋兵毫发无损。

潘玄归揪胡须的手一顿,双眉向内挤压,他眼睁睁看着敌人把飞桥收起,把箭矢拔下来放入辎重车,欢天喜地地拉走,接着飞桥放下,又一队兵卒在飞桥前列阵蓄势。

有一句脏话溜到嘴边,被潘玄归强硬咽了下去,他呵呵笑:“无碍无碍,小子顽皮,早晚被本将军扒皮。”

旋即吩咐亲兵派一拨人拿着鼓出城,对面再敲鼓就跟着敲,看他们怎么传令。顺便敲打敲打箭塔的兵卒,让他们都紧绷着些,下令后三息才放箭,是嫌项上人头多余吗!

兴兵听令,皆严阵以待,一直待到天色黑沉,壕沟对面仍仅是放下飞桥,蓄势待发,连炊烟都升了起来,饭菜香且顺着风飘了过来。

潘玄归磨了磨牙,“啪”一下打死一只蚊子,下令让兵卒撤回。他却未下城墙,而是死死盯着飞桥对面那一队虎锋兵,心中有个念头——我军疲惫松懈,这是敌人最好的进攻时机,会来吗?一定会!

等兵卒擡着鼓回了兵寨,对面终于有了动作,只见虎锋兵整齐而迅猛地往前迈了一步,擡脚要迈下一步。

潘玄归激动大喊:“放箭!”

一直绷着的兴国弓兵立即放箭,不过一瞬,箭矢重蹈覆辙扎在飞桥上,而虎锋兵居然擡脚落到后面,干脆利落及时退回,未伤分毫。

一阵风飘来,携着如同打耳光般响亮的嘲笑,并且那飞桥又收了回去,一辆早已准备好的辎重车再度把兴兵慷慨赠予的箭矢拉走。

气得潘玄归揪下一根胡须,面目狰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