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1 / 2)

第212章

商议的结果是硬计交给薛氏屠仲来施展,软计要求太高,依旧是交给林骁队施展。除此软硬二计之外,覃桑等人集聚在左将军营盘非无事来此闲逛,他们同样有对付兵寨的谋策,即是让已归降两年的原兴兵,也就是于世望等出身凤尾西南一带的兵卒假作败逃残兵,潜伏进各个兵寨,在兵寨出兵后迎我军兵马,不费吹灰之力地占领兵寨。只是为了避免派出的细作露了破绽,需要探查兵寨内的情况,编好因何战败而逃的说辞。

现在林骁带来这些情报,可是省了他们好一番功夫,且让细作败逃一事显得更为真实,更能取信兴兵。

至于细作会不会像于世望一样不忍那般残酷地对待昔日同袍,会不会临阵倒戈,这倒不须担心,不是每个兴人都有于世望的好运气。

林骁给于世望等人带来的可不仅仅是军功上的让利,让他们家人衣食无忧,还有恩情的庇护。她和赵谨救了武阳王,武阳王给了明面上的感谢与暗地里的些许关照,这份关照传递到下便是对林骁及其麾下兵卒的善待。寻常兴兵归降后想要与干阳人有相同的待遇,要么抛生死拼命立功,要么交够一定数额的粮税,才能完全摆脱兴人身份带来的不利影响。

区别对待肯定不会被摆到明面上,但暗地里只要不过分,就不会有人追责,属于潜在的规则。

正因林骁待他们宽厚,于世望等人才有一些降卒身上本不该出现的天真,只有等他们脱离林骁麾下才能发觉兴人,尤其是从戎的降卒,在干阳并非那般好生存。

投身虎锋与虎翼其他队伍的原兴兵已经感到压力,迫切地想要立功在干阳站稳脚跟,哪里会在乎昔日的同袍情,再者虽都是平民出身,凤尾西南与凤尾东北的平民也是有阶级壁垒的,越靠近都城越贵,越远离都城越贱,他们属实与这些凤尾东北临近都城一带的平民兵卒无甚情分可言。

间计交给降卒施展,虎翼军主要任务还是助虎锋击败阎济游寨。

离开左将军营盘,林骁要去把麾下兵卒领走,遂与覃桑同道而回,顺便听覃桑讲起昨日战况。

“昨日虎锋与游寨交手,仅派出三百前军以锋矢阵、锥形阵、鱼鳞阵分别试探进攻,效果不大理想。敌军游寨五百人,盾兵占据五分之二,我军一强攻,敌人阵内兵卒就会流动,盾兵往前聚集,近乎形成龟甲,弓箭刀斧皆拿那坚盾没办法。由于地形限制,以及游寨骑兵在旁掠阵,我军无法绕后而攻,连进攻侧翼都困难无比。

袁逸安和姜商试着绕路,怎奈游寨与兵寨组成了雁形阵,你也知道这阵法的防御之能,除非前后夹击,或者把游寨附近的兵寨夺下,否则只能不断尝试正面突破。

更麻烦的是,敌军有一个不好对付的战场指麾,史锴将军亲自领兵,凭将之勇武好不容易打开一缺口,结果尚未等两翼撕裂敌阵,从附近兵寨后方适时冒出两个未被牵制的百人骑兵队,一抄近道一绕远道,夹击史锴将军。幸好史锴将军只是试探,未想着扩大战果,在近道伏兵出现后果断撤退,无有丝毫耽搁,这才未遭到绕远的那路轻骑袭击,有惊无险地回到阵中。

敌军伏兵出击如此果决,恰到好处,配合无间,必是有人在背后予以精确指麾,且十有八.九游寨附近的兵寨不仅是组成雁形阵的墙,还是传递战况的耳目,百里氏族对这些兵寨的掌控应是名存实亡。

此外,虽说史锴将军把敌军潜藏的骑兵钓了出来,却委实难对付,敌军轻骑不会轻易离游寨太远,即使我军先把轻骑引出,维苏丽雅将军和聂修侃将军率兵袭杀之,这些轻骑大不了断尾求生,躲回兵寨后。而我军不敢深入追击,谁知那兵寨后有没有藏其他兵种,或者铺设了针对骑兵的陷阱也不一定,顶多是牵制伏兵,让伏兵无法冒头。”

依覃桑所言,我军似乎只能按部就班地从正面一个个拔掉敌军游寨,还要防备伏兵和兵寨突然出兵,加上地形限制无法用大兵力强攻碾压,损耗肉眼可见的不小。就算夜袭,凭敌军的龟壳,我军也讨不到好处,还可能遭到敌军伏兵绕后袭营。

“夜袭……”林骁剑眉隆起,喃喃自语,“不如以营地为饵,趁敌人夜袭,营地混乱,穿上敌军衣裳,伪装成兴兵跟随敌军事成撤退,趁机摸清敌人的具体部署,如有机会暗杀那有本事的指麾更好。”

“此事并不好做。”覃桑叹气,“阎济怎会不防备乔装冒充者混入内部,很大可能敌军回营就会挨个确认兵卒身份,毕竟是百人的小股兵力,互相都认识,不像大兵力那般麻烦,没准冒充者半路就被发现了。”

“你说得对,看来我军只能等混战才能寻到制胜机会……等等,氏族兵马不会被阎济游寨阻挡在外了吧?”林骁惊问。

覃桑颔首,神色凝重,道:“若不给百里氏族打通一条进军路,我军无法达成兴兵针对氏族,氏族针对游寨,游寨针对我军的混战局面。最大的可能是我军和氏族夹击游寨,兴兵和游寨夹击我军第一军,我军第二军自后方袭击兴兵,这局面莫说能减少损伤,恐怕软硬兼施之计是给敌人做了嫁衣,让敌人能凭一腔仇恨和热血抛生死,重创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