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1 / 2)

第221章

第四道铜墙再一次被五国打破,还是出去六十几个将军,逃回来三十个的结局,终于让兴王丢掉了明君的自信,感到恐慌。虽说败北是因为手下将士废物以及谭稹病倒,不能怪责谭稹实力不足,相反要不是谭稹数次力挽狂澜,第四道铜墙早就被敌人破了,但兴王依旧是在胆小这一特质的催动下让人去把阎济放出来,打算让谭稹在外,阎济在内,双重防护,保住第五道铜墙。

这位被《兴史》讽誉为“叛国贼之首”的君王在死到临头前总算因着胆小有了点清明,可惜为时已晚。

兴王身边的人早已被氏族的人手替换,他的旨意出了门就到了氏族的手中。不提不知暗中打着什么算盘的公羊,就说百里与司徒早就不再摇摆,专心为以后荣华筹谋,建功立业,自是不可能让被他们暗中控制的兴王翻出手掌心,在收到旨意后,立刻派了医官去给王上看病,并对外宣布兴王病不上朝,又代王上下旨授予太尉司徒礼与左相百里狐监国之权,代理朝政。

此旨一出,百官,不,准确地说是未被氏族纳入自己人范畴的朝官哗然,颇觉蹊跷,却多是不敢再当忠臣。

但这次于归奇没有作壁上观,而是直接带兵前往王宫求见王上。

百里狐和司徒礼可不怕于归奇这副要杀人的表现,就算他是大将军,基本战无不胜,就算他手下的兵对他有效死不叛之心,他们也不惧,盖因兴国剩余兵马调动的权利,除于归奇在都城把控的一万亲兵外,全被掌握在他们氏族手中,至少还有十万兵,为了自己与全家活命会听从他们的调度。

王宫亦早被他们安排了重兵把守,于归奇敢闯,他们就敢趁机除掉这心腹大患,再立一功。

是以百里狐让手下人在宫墙上喊声传信:念在大将军劳苦功高,护君心切,若就此退去,既往不咎,否则休怪我等代王上以谋逆之罪论处大将军。

于归奇到底不是蠢人,他深知现在与氏族拼个你死我活,只会让兴国更快行至末路,他也不免会想,他自己存了死志,与氏族一拼能全忠义,他手下的兵呢?他能用大将军这一名号,用他在军中的威望,把他们也给带去死路吗?

他动摇了。

一个将军失去打仗的决心,便已失去带领兵卒上战场的资格,即使强迫自己去打,也不过是白白葬送自己与麾下将士的性命。

在各种有关九国的史书中素有“慈悲将军”之名的于归奇终究是选择自毁,保全他人,从他带兵退走的那一刻起,大将军于归奇就已被他亲手杀死,今时卸甲归家的仅仅是一饱经风霜,无几日好活的无能黔首。

他自窗望着长街,不同于往日热闹,如今只剩一片冷清,黔首们皆不安地缩在家中,怕被征兵,怕被劫掠,怕作奴隶。

隐隐地能听见随风流窜的哭声,在这春日,本该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之际,悲鸣若雷砸坠心底。

于归奇深深地叹了口气,仿佛在这一瞬间老去十岁,他催动满是伤疤又苍老的手关上窗,艰难地做了一个决定。

四月,谭稹病愈,五国再度攻打兴国。

兴国最后一道防线,是阎济特地部署的兵寨阵法,是能将小兵力之威发挥到极致,最可能以少胜多的“四方杀阵”,怎奈有氏族与谭稹在,任阎济部署再完美都形同虚设,在谭稹卧病的一月,氏族下令把兵寨全部拆除,此战纵败也要败得堂堂正正。

谭稹被推举上统帅位置,听到氏族“堂堂正正一战”的宣言,脸都绿了,他很想以病未痊愈为由不打,起码别再当统帅,不,起码别让他这统帅当先锋!

可氏族根本不听谭稹说什么,强硬地把他推上战场。跟随他一道在前军位置的都是些忠义之卒,不肯顺从氏族的安排,假打一场仗,于是被无情地舍弃了。

七千人,此乃谭稹率领的前锋队伍,亦是此战唯一需要葬身于此的人数。

氏族给了谭稹选择,让他自选对阵哪国,最弱的章国不能选。

谭稹苦笑,选择了他最熟悉的干阳。

他的选择丝毫不出赵谨预料,故而当谭稹带兵脱离大军出列,就见对面早已摆好了阵势,领头的是他一月前的手下败将逢天佑,所领兵马不过五千,其中还有一千人,分成数个小队在侧翼,不知是何意图。

小队无疑是虎翼军的队伍,林骁队亦在其中。

斩首谭稹是此战唯一的大功,她的对手着实不少,但她坚信,谭稹这害死她爹的罪魁祸首一定会死在她手中。

“咚咚咚,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