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行闻言好笑,“这样的人多了,不要表现出来,记在心里就好,以后有的是机会。”
启东受教地点点头。
“颜如玉”人少,也没有什么生意,两人来的时候,店里就只有一个人在,还是管事的,姓戴。
戴汉子身形清瘦,他就坐在门口,手里动作——在木板上刻字,他做事专注,听到有人叫他,他擡起头来看到这陌生的两人还有些愣怔。
启东表明来意,这汉子更呆了,不确定再次问道:“你们确定是来谈制作印书的?要印多少?”
启东道:“三本书,每本印两百一十本。”
戴汉子吃惊的不行,说话都结巴了,“总、总共六百多本啊?!!”
启东点头,戴汉子从震惊转换到狂喜,“好!好!好!!”
“我这就去把人都叫来!”
荆行见这人真的要跑走,他无奈把人拦住,“咱们先确定好也不迟。”
戴汉子连忙点头答应,“您说您说。”
这边价格更便宜,也能在荆行要的时间做出来,质量有保证,两方便签下协议。
戴汉子这个小作坊顿时收到一大笔钱,在荆棘他们离开后,他就立马跑去叫人开始干活,他们这个被“黄金屋”压迫临关店不远的店如今起死回生了。
店里面的伙计们都是老伙计,他们在这个店里都做了五六年了,这个店要关门是大家不愿看到的,如今荆行的来到简直就是救命丸,也让整个店里的人们感激不已,做事卖力。
因为工作量大,时间又紧,所以他们店第一次加班加点才完成了这事,荆行他们检查很是满意,荆行想起前世在书本上看过那活字印刷术,毕竟时间太久,再者这东西一直用不着,他记忆有些模糊,只是跟戴汉子说了几句。
戴汉子回去后也没有再来,荆行事情多,也没有多留意这事。
*
启东和启南还有荆行正在小仓库,这边荆行不仅放着印出来的书本,还给孩子们准备了浅蓝色校服,黑色单肩书包。
所以当小朋友们拿到这些的时候开心的不行,高兴的跟身边小孩子一起分享,说着这书,这包,这衣服,他们恨不得现在就回家去跟大人们炫耀。
等小朋友们收拾好三本书本,放进课桌单肩包里,他们也把衣服整整齐齐放了进去,之后就看到先生从门口走了进来,朝他们自我介绍道,这个先生笑的好看,说话又好温柔,他们好喜欢!
荆行从窗外走过,听到这个班级一个小男生声音响亮道:“我叫钱章,是钱家庄的,今年七岁啦!”
伴随着这个小男生的自我介绍,荆行往后都去看了看,早上就在这发书自我介绍中度过,到了中午,六个班主任便拎着自己班排成两排手拉手的小朋友来到食堂。
小朋友们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新奇的在队伍里面左看看右看看,因为是一起吃饭,所以后面排队的班级孩子们便看到前面的小孩排着队在那个柜台上接过那两个阿婶递来的碗,一手一碗饭一手一碗菜,可好了!吃的可香了!
还在排队的孩子看着在旁边桌上那一碗满满的米饭,再看看那一碗什么都有的菜,最重要的有好多肉,一看就好好吃!他都闻到菜香味啦!小孩吸溜一下他的口水,先生说只要乖乖排队的小孩就会吃上!
荆行之前就已经去找县里木工去做这个用的餐盘了,但目前还没有做好,估计还要一段时间才能送来,只好先让两个轻巧小木碗来代替了。
吃完午饭,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下午便安排了“语文”和“体育”,四个进士先生和两个体育老师在六个班级轮流转,一切都是从简单的开始。
下午酉时,有部分大人等在外面,小孩子们看到自己家家长就背着小挎包拿着漂亮校服给大人们看,说着今天的事。
家长们也完全没有想到,不仅有衣服,三本书,还有装书的包,大人脸上表情都有些惊喜。
小孩子们回到村里就要穿着自己学校发的校服去隔壁逛一逛,还要背着他的小书包,父母叮嘱不要弄脏弄破了。
随着孩子们一一到家,晚饭闲聊便掀起了闵家武校的学风传播。
“哎哟,你们可不知道,我儿子说他们那个装书的包叫书包,发的衣服叫校服,去武校每一天都要穿这个校服的!中午吃的饭菜有肉有蛋,最重要的是每个孩子真的发了三本书!”
“我当初送孩子过去的时候还心疼钱来着,后来看到还有四名进士大官人来教我孩子,这钱花的值啊!现在这一看,孩子不仅在学校吃的好穿的好,还能学知识!是真的值啊!!”
“我孩子也说,今天他们学了写自己名字,念了三字经,刚刚吃饭的时候还非得给我们展示一下他写的字,那小模样可骄傲了,要是这样下去,我孩子本来就机灵,说不定以后真能考一个进士出来!”
这些话在县里都会出现,进了这么一所好学堂,谁家不期待自己家出一个状元郎,如今孩子才刚学会识字认字,大人这个心啊,就已经激.情澎湃起来,干劲也十足,只要孩子好好读,他们也一定供他一直读。
县里还有不少羡慕的,尤其是之前看不起闵家武校的那几家有钱人,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一个名不出镇的人,他们完全都不知道这个人,当初还以为是一个小学堂,最多请一个老童声来教,他们有钱请的起秀才,怎么可能会瞧得上这个在犄角旮旯的学堂。
所以,当他们听到县长来参加那个学堂开馆,还大肆表扬了那个汉子,更是带了四个进士先生来,而且还是从京城奉命过来的!
他们都能看到这背后的深层意思,这闵家汉子绝不简单,甚至在京城那边有大官人知道这人!
细思极恐,这些想的深的人都慌了,有人拎着上好酒水珍宝上门,却被拒之门外,这放其他谁家都不会,这越发验证了这闵家汉子不是泛泛之辈,还有些直接带着孩子来,以“想把孩子送到武校读书”的借口来拉进彼此之间,乘机讨好一番。
但这家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还要排队,第一批学生已经满了第二批的都已经排了三四百人了。
有钱人:“这、这……”
这好像并不需要他们家来凑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