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2 / 2)

——“你们赶上的时间太好,让我们无比羡慕,但也请你们不要把外面的世界想的太过于简单,出了学校就请警惕起来。”

如今,他们再次踏出校园,依旧有先生们的陪伴,但他们有过一次的出行经历,第二次去省城也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要去的是省城,路途遥远,大家早早出发,这一次荣福县走镖队受聘也要去省城一趟,便随之一起。

学子们知道他们校长有钱,但没有想到这么有钱!

路上他们听到带队的先生说第一次去院试考试,他们住客栈,校长觉得环境不好,便在那块买了地修了房,不仅那边,就连省城这边也是有的。

跟他们宿舍楼一样的大楼房!

供他们科考这几天的休息地方!!

院试他们考过来,那个地方有宿舍楼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用了,他们又享受不到!

但是!

省城这边有!!

“天呐!这,这......”

“校长简直就是神啊!!”

“不会……京城那边也有吧?!”

副校长笑着道“这个还真有,不过还没有建好。”

学生们“哇”的一声,炸了开来。

等临时休息时间过去,行驶的路上学子们还是兴奋的不行,夸着校长,夸着学校,夸着先生们。

跟先生们感情好的一些同学就听先生对他们说,“都好好考,为校长争口气。”

这种兴奋并没有因为路途长远而消散殆尽,一个个灵感爆棚,随手就来一首韵律极佳的诗歌,让加入的学子们一个个拍手叫绝。

随队的先生认真听着那边学生们创作出来的诗句,一边笑骂道:“这群臭小子,平日作业叫他们作诗跟要他们命似的,如今倒是一首接一首的来!”

旁边的先生乐呵道:“这作诗也是要考感觉的,感觉到了自然就能出好诗了。”

“谬论!这在考试院里头,在皇帝面前可不是依这感觉来事的!”

那乐呵的先生虽被反驳了,但两人关系好,他也知道这人的脾性,没放在心上。

出发的早,路上也不用着急赶路,等一群人到省城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大家看到比宿舍楼还要大的楼房,一个个心情都澎湃不已。

“安静!安静!我这边报名,四人一间,都赶紧的!”先生的话让躁动的学子们安静下来,一个个都看向先生,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眼睛都亮晶晶的。

原本还很严肃的先生看到他们这个样子板起来的脸没有坚持两秒就破功了。

被先生点到姓名的学子们后就兴高采烈的朝里面去,就看到一个身高很高,眉眼含笑温和的哥夫朝他们一笑,“青年旅舍欢迎各位的到来,各位一路辛苦了,房间内有洗漱用具,若有缺少可到前台这边登记拿取。”

学子们都不好意思推挤着朝他们房间去。

这一次荆行和季福并没有跟着学生们一起去参加科举,主要是现在小家伙大了,不像小的时候那般可以扔给闵母和季阿姆三个长辈。

现在荆行和季福走哪里都要问,要是被小家伙知道他们扔下他出去玩,出去时间还很久的话,以小家伙那性子定是不好哄的。

即使荆行和季福可以带着他出去,三个长辈也不放心,就此作罢。

荆行和季福没去,所以这次跟着学子们一起的先生里面就有启东这个副校长。

启东也不是第一次外出,这些年帮助荆行管理学校,这一次的出行没有多难。

有安静的休息环境,还有同宿舍的好友一起复习,吃的好睡的好,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去参加考试。

这天天气也很好,天朗气清,学子们早早来到考试院门前。

省院门口守着的衙役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衣着统一的考生,这衬得旁边少数其他地方来的考生颇为突出。

那几个考生也往这边好奇看了几眼。

这样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多久,各个地方优秀的学子们陆续到来,其中不乏俊美不凡之人,即使身穿粗布麻衣,但却能在人群中异常惹眼。

荣福县别看是小县城,但这些年的发展都不比京城差,有荆行在,荣福县的文化交流更是遥遥领先,荣福县学子们能交到不少其他地方学子。

这次来考试的学子中就不乏有他们的好友,虽然见面困难,但是他们书信交流就已经很熟了,见面闲聊上几句那一点陌生感就消散了。

先生们也没有管他们,反正也快到进考试院的时间了。

正这么想着,考试院里就出来了四个衙役,四人站定在考试院门口,其中一人敲响手里铜锣,高声说着进入考试院的规则,后面学子们陆续被衙役们检查放进考试院中。

启东跟着先生们等在考试院外面。

这次考试荆行有预估,心里有底,季福虽然也知道,但是还是看着越来越接近的日期而紧张。

家长们还是头一次种着庄稼都还时不时分神出来想到省城考试的孩子考的咋样了。

村子里凡是跟自己家孩子一起去科考的都会说上几句“你家孩子回来没?”、“也不知道他们考的怎么样?”、“你家孩子读书厉害,肯定能上榜的!”、“哎呦呦,我们家臭小子不爱读书,这次也就去试试水。”

心里着急的大人们出门嘴边就是这些话,那些八卦啊都没有兴趣了,这一来二去,还把原本不紧张放宽心的大人们给搞紧张起来。

就这样,荣福县整个县也都陷入这种干着急状态中,眼巴巴盼着,满是皱褶的眼里有着与说出去那些话相反的期盼。

从前面两次的科举考试来说,荣福县中学学子们的基础是很扎实的,而且优秀的学子不少,科举本就是一层一层选拔人才而设置的,所以考试难度也只会越来越难。

先生们和学子他们自己也都做好了心里准备,每次考试都全力以赴,这样至少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也不会后悔。

这一次的考试,放榜的那天,再次让荣福县中学出了名。

大家兴高采烈踏上回家之路。

大人们看着孩子们回来,瞧着他们脸上的神色就知道他们这次应该考的不错,他们心里也放下心来,一边和孩子走在回家路上一边问孩子考的怎么样,手里还拎着一大只母鸡打算给孩子补补身体和脑子。

这一趟孩子肯定辛苦了,现在家里也有钱,不缺这点钱。

季福今天去店里查账簿,学子们回来的消息他也很快就从来店里的百姓们嘴里知晓,原本在店里选购东西的人们听到这消息,东西也不看了就往外去,那急切的样子肯定是接自己孩子去了。

季福想着日后季福瑞科举考试,他肯定也跟这些家长们一样盼着等着,这般想着,季福嘴角翘了起来。

过了一个时辰,那匆匆而去的妇人此时带着她儿子进来,“有没有想吃的?娘给你买些回去吃。”

季福看着之前还在妇人背上的背篓此时已经在青年背上,他要的也不多,妇人心疼儿子,把孩子要的买了后又给孩子买了一双鞋和一套衣服才满载而归。

季福就这么看着都觉得那儿子是幸福的。

季福听到外面店员喊了一声小少爷,随即就看到小家伙蹬蹬蹬跑进来,小炮弹似的冲过来,在他前面距离一步的时候又慢了些。

季福把他抱起来,“你爹爹呢?”

“在后面呢,买了冰糖葫芦给阿姆!”季福瑞道,说起冰糖葫芦的时候还舔了舔嘴巴。

季福跟小家伙说了这么两句,荆行就出现在门口了,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

季福瑞从被阿姆抱变成爹爹抱,看着那红艳艳十分可口的糖葫芦从爹爹手里转移到阿姆手上,阿姆笑着在糖葫芦上咬了一口。

季福福砸吧砸吧小嘴,“阿姆,我也想吃一口你的糖葫芦。”

季福让小家伙咬了一口。

季福瑞也知道他自己刚吃过小串的糖葫芦,能吃一口就很不错啦。

季福看向荆行,“我这里事情还有一点,快了。”

现在季福只是会遇到很难或者让他很纠结的事才会问荆行,需要荆行帮他做分析下决定,那些小事他自己就能处理好。

店员们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东家们来店里,还是一个陪着另外一个的情况,但也不妨碍他们每次见到这画面就觉得甜蜜美好。

两个东家长的好,小少爷往两位优点长,这么小模样就俊俏,还被两个东家亲自教导着,这日后定不是一个凡人。

也不知道小少爷日后找哪家姑娘哥儿,能被小少爷看上,那姑娘哥儿肯定也不差的。

店员们这般想着,越发觉得自己也要多读书识字,日后才能找到不错的相公。

因为季福和荆行没让三个长辈带季福瑞,再加上三个长辈自己决定事情多,没能跟小家伙亲近,对小家伙宠爱非常,三个长辈都是经历过大灾大难的,生活中总是节俭,但在面对他们小宝贝时,只要季福瑞要,哪怕是天上的星星都会摘下来给他。

小家伙在三个长辈面前虽然撒的一手好娇,但还是很听爹爹阿姆的话,倒是没有让三个长辈为难过。

学子们此次去参加科考的成绩就就被记性很好的老师默写了出来,很快就张贴在学校光荣榜处。

很快,县长这边也收到学子们回来的消息,随后后面省衙那边也会派送来乡试上榜名单,但县长还是一刻都等不了,立即派了会识字写字的衙役去中学这边抄了一份通过乡试的名单回来细细看过后,亲自把这份荣誉张贴在公告栏处。

但这些动作都没有学生他自己告诉来得快,那些通过的学生回到家还处在院门口的时候就咋咋呼呼地喊了,“爹娘!我回来了!这次乡试我考过了!”

原本听到自己孩子声音的从屋里出来的父母再闻此消息,脸上笑出了花,“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过不了多久衙役就会来家里通知了。”

“好小子!!”家里严肃的父亲此时笑容灿烂,他伸手用力拍在孩子肩膀上,粗糙的手指上带着皲裂。

孩子也咧着牙傻乐,跟他们说起这一路赶考的趣事,母亲从后院拉了一只母鸡出来坐在院中杀,父亲则是去厨房烧水父母在孩子的趣事中涨了眼界。

“你要好好记住闵老板的恩情,没有他,你就没有这出头之日!日后也要牢牢记住!”

“嗯嗯!我不会忘记的!之前我们去参加院试的时候是住客栈,校长和他夫郎觉得住客栈不好,后面直接在那边买了地修建了宿舍为我们提供住宿!还不要钱!就在考试院附近!没走几步就到了,那几天吃的住的都十分舒服!”

“我的老天爷耶!”母亲震惊中不自觉就停下手里的活。

“外面的县城一点都不如咱们荣福县,乡省那边也没有我们好,百姓都还是住茅草屋,房屋破,衣服旧……没有我们这么热闹和富足……”说起这些,学子更是滔滔不绝。

越说越有种自豪感、优越感。

父亲也从厨房出来开口道:“田里用的肥,耕地的牛,家里吃的穿的用的,往大的看,县里的厂区、学校,哪个不是闵老板弄出来的?”

“我们从前的日子还不是吃不饱穿不暖,在你小时候,家里都没有钱过年,你那时候的衣服都是你表哥堂哥穿剩下的,但现在日子越来越好。”

“如今你这般出息,往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爹娘在这方面帮不上你,你自己得好好努力。”

老汉在家里都是沉默寡言的,在学子印象中无论大事小事都是他娘说的算,最后他爹点点头啥的,他也是第一次听到父亲说这般长的话,而且语气里满是自豪以及对他们校长的崇拜尊敬。

像老汉这般的老百姓很多,荣福县的变化也让大家对未来充满期待,而其他县城也会像荣福县这般变的越来越富足。

老百姓们觉得现在的荣福县就已经够好了,但对县长和荆行来说,这才到哪里。

幼儿园和小学少,县长很快就把这事情解决了,也是这一次,官方的幼儿园和小学就这么开始了,不光如此,后面陆续修建起来的二中三中。

就连三岁小娃都知道读书有出路,他要读书。

有武校、中学开路,后面这些学校虽然没有荆行参与,但一所所跟着学,也像模像样起来。

也是在这一年,荣福县不在是一个小小县城,上面从新把这个省划分了一下,当初小小县城,如今地区扩大几倍,摇身一变成为了这个省的省城。

而县长这么多年认真治理县城上面清楚,任命县长胜任省长职位,上面的意思也十分清楚,就是让他治理好这个省。

对之前荣福县的百姓们来说,县城变省城是件荣耀的大事件,写进族谱,后续可以跟子子孙孙吹捧无数载。

但对之前的省会来说就没有那么好了,他们可是省城,现在直接变成县城,他们心里都不怎么高兴。

尤其这个新上任的省长他们可是听说了,他之前只是个小县长而已,能管理好这么大一个县城吗?

这些的百姓身上和心里多少都带着点自己是省城人,要比那些县城人高级的优越感来,只是现在的百姓们并不明白这是什么心里,只是觉得省城变成县城让他们脸上没有面子,甚至之前在外来人面前那种底气都丢了。

但这个决定是上面人做的,他们根本无法改变。

百姓们虽不情不愿,但也盼着新官上任这火不要烧的太大。

人群中也有另外一番声音——皇帝以“荣福县”的“荣”来命名新省的名字,让荣福县成为荣省的省会中心,这就是皇帝希望荣省将来像当初的荣福县般突出耀眼。

这番话顿时就让本就盼望着美好日子的百姓们顺从听话起来,潜意识之间就把这些话传了出去,无论是饭馆茶楼,还是街头乞丐家里小儿都知道此事。

他们的心里怎么不期盼,活着谁都想过好日子。

这个新省长之前能把荣福县管理的那般好,现在也能把荣县给管理好。

县长这边第一时间就收到上面的圣旨,他之前就有去过省城,虽然是短短几日,但也能从百姓话语和行动中窥见一二地方的荣誉感和偏见。

他也不是没有接触过棘手百姓,预料到旧省城百姓的反应,所以让身边的军师去那边,也正是他反应之迅速,才没有让有心之人得逞。

新省长看着手里地图,从荣省整块地方到荣福省新的区域,随即目光落到其他几个小县城。

荣福省城已经发展的够好了,虽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但也要带着其他“兄弟姐妹”一同进步。

新省长也不用搬地方,呆惯了,所以当初的荣福县府没几天就变成了荣福省府,地方都没有挪动半分。

百姓们高兴几天后,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唯一忙起来的就是省长本人,处理完上一个省长给他遗留的问题,就朝各个县长书信一封,上面都有着一个要求,那就是让县长汇报一下子自己县城目前的状况。再收到信后,省长思索几日。

主要是与荣福省城相邻的四个县城都有工厂和学堂建立起来了,但是对整个荣省来说,还有好几个小县城没有这样的待遇,因为一些地形原因,那边的山多河流多,路的没几条,更别说发展了。

省长经过这几天深思熟虑之后,看着自己想出来解决那些县城困难问题的措施都需要大量钱财人才支撑。

省长叹一口气,原本打算慢慢向上面申报,修路建学堂这样的事情慢慢来,第二天看到荆行这边贴出来的招商活动。

蹴鞠打篮球羽毛球比赛招商业赞助。

荆行这个做法也瞬间点醒了省长,他之前就用过这个法子来把荣福省城几条路都修好了,这次也可以这么办。

就这样,省长召集荆行几个大商户来合作。

有了钱,有了人,剩下就是让百姓们跟着动起来。

而那一方百姓听到县长不仅要给他们县城修路,而且只要一起跟着修就有工钱拿!

这大好事啊!

不用官府招人就已经有百姓踊跃报名参加修路大业了。

百姓们相信省长,荣福县商人们跟随荆行,一个省大部分的心都是齐的,自然干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建大桥,修水坝,开码头。

大国第一座大桥出现。

大国最牢固的大坝在这里。

第二大港口启用。

当织布机再次被改造后,布料越来越便宜,那些年死贵死贵的布料如今成为日常布料;当码头停泊着一只只大小货船,带着货来,带着货走;当自行车成为省城百姓家里人手一辆。

转眼间,三年时间就过去了。

荣省享有大国第一读书人之称,不光是几乎省城里面的人都会读书识字,荣省还是除京城外第一个出众多官员的省,人才辈出;大国第一商户在这里,无论在大国什么地方,都有那么一两个荣福县商人;同时,荣福县也是第一个开设工厂,“先富带动后富”的领头羊。

荣省的荣誉还有很多很多,记载最全的也只能在皇上这边才能看到了。

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省都在这几年里不断发展,当初亏空的国库如今更是满的不行,主要是荆行这边给官员军部用的东西质量是真的好,减少了这方面的开支,再加上百姓们吃穿不愁,皇帝就想着把钱投在武器研发上,准备开疆扩土。

如今,皇帝手里有着各种人才,武器的研发自然就不缺人。